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这个要分阶段来说。不同阶段房地产起到的效果完全不同。
从房改-2008年房地产没有拖累中国经济,是中国经济很好的助力,当时大部分人都生活在老城区,龟缩在极其狭小的住宅面积里,有的大城市甚至出现一家5扩住30平,甚至20平的局面。当时的房地产需求很大,是正向的,能满足人们住的需求,对国家对人民都有很大的有益帮助。当时的城市化只有35%。大量进城务工人员都是租住在很狭小的房间里。房改前都是单位福利分房,商品房交易很少,但是也有。那个时代几万元就可以买到一套商品房,一线城市10来万也可以安家,对于当时的收入来讲也是很高的。人民贷款买房还是新鲜玩意。中国人当时多不愿意借钱消费。
从2008年4万亿计划开始-2016年。中国的工业大幅度发展,城市化加剧,这个时候的房地产,只是膨胀的很快,有部分泡沫出现,比如当年的鄂尔多斯鬼城2万一平米,昆明呈贡鬼城,发展的太快,人民还习惯于储蓄,有不少已经接受贷款购房的方式。房价也迅速上扬。城市化开始迅速提升。不少农村打工人开始在城市定居。虽然有泡沫但是基本是符合农村-城市迁移的历史进程。本来这个时候房地产按照规律应该缓慢调整到逐渐熄火,当时的地产公司负债已经非常高了。但是中央为了缓解房地产带动的上下游经济困难,出现了棚改政策,凭空增加了大量有货币的需求。本来要破产的地产商突然被救活,这下让地产商坚信,地产已经大到不能倒。地产商在这种情况下,头脑已经不能用发热来描述,出现了疯狂的局面。大量借贷购入土地储备,各地不断出现标王,生怕晚了错过了发财的机会。地方政府也大量征集土地,农民也获得货币或房产赔偿,3方都很开心欢喜。
从2016年-疫情期间,房地产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泡沫化,城市化比率达到了接近70%,大量家庭借款买房,超前消费,由于房子绑定了学位,婚姻等等人类必须品,人们为了结婚,孩子求学不得不购房,掏空了家庭储蓄,6个钱包还不够,还要借贷消费,背上20年-30年的房贷。这个时候房地产最大的危害就是让人负债。因为人民一旦大规模负债,就会精打细算,不会有更多额外的开销。特别是疫情下,人民收入增长困难,更得守住仅有的储蓄以备不时之需。
疫情期间-现在,恒大,融创,相继暴雷,万达也被限高。剩下一大堆空置房,和土地储备。地方政府因为大搞基建配套,也是欠下了海量负债。人民也欠下了60万亿房贷。地产公司负债也吓死人。恒大2万亿负债,融创过万亿。这些部分是银行贷款,更多是商票发行给商户做凭证的,大量商户被坑的血本无归,银行也被套牢,虽然账面上有土地储备作为资产,但是房价向下,这些土地储备的价值大受损失。大量地产公司已经到了资不抵债的程度,更重要是不能破产,一旦破产清算,必然有大量供应商户拿不到钱,大量银行只能拿到早就大打折扣的土地,受到巨大的经济损失。整个国家人民因为地产负债,不敢消费,且房价一直阴跌,很多房产已经亏掉首付,连带带动整个上下游产业全面衰退,各大企业开始纷纷裁员,工厂卖不出去商品,也只有纷纷裁员。
这个时候的地产是杀伤力最强的炸弹,而再也不是国家经济的助推器,这个时候完全拖累了国家经济发展。
房地产本身就是实业,衣食住行人类四大需求。但是本可以缓慢发展,强力压制贷款发放,但是房地产带来的收益太多了,卖土地相当于一次性收了70年的税,对于其他实业,比如建材,家装,家电,配套的绿化,钢材带动了整个经济活跃。人民这个时候失业率低,幸福感高,对国家充满了希望,对未来美好的生活全是期待。人民,企业,地方政府,中央政府之前都受房地产好处良多。到了高负债阶段,人民,企业,地方政府都受到了房地产的拖累。真的是房地产的问题吗?从1925年美国房地产泡沫到1990年代日本房地产泡沫,都有活生生的例子,但是还是活生生的跳进了这个陷阱。地产商的奢靡并不是地产商的过错,人都有贪欲,都有好逸恶劳的心理,只是多与少,克制力是否强。
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房地产对中国实业的影响。现代货币都是通过银行贷款发行出来的。银行将贷款发放给地产商,地产商拿到这些贷款购买土地,组织施工,施工方买入设备,材料,给普通工人发工资,设备商材料商最终也会将这些钱不分发放给基层工人。即使后期的装修,家装,家电,厨卫,部分落入老板手里,不分落入工人手里,这里的贷款就完成了一个社会循环。工人拿到这些收入进行各种消费,老板拿到工程款和收入进行再投资和部分消费,这样刺激了中国其他产业,基本上所有产业都是受益的,因为消费提高,工人手里有钱,衣食住行都会升级,资金再社会上再次循环带动了中国其他产业的一起发展。同时消费提高,那么物价也会跟随上涨,需求方的有效需求提高,生产方就可以加大投产。在疫情前基本上,房地产不是拖累中国实业,而是大幅度刺激了中国实业。地方政府拿到了卖地钱,也加大基建市政投资,同样养活了大量人口和设备建材商。中国经济三驾马车,投资消费出口,一半都和房地产密切相关,除了出口相关性较弱外,其他两样是密切相关。这是在房价上涨,房产需求增加的情况下。如果房产需求由于某些原因,比如全社会负债太高减弱的情况下,那么房地产就是拖累。房地产本身已经渗透到中国经济方方面面,即使是出口企业,也因为地产带来的通货膨胀,不得不给工人加薪保持工人的再生产生存。08年的时候打螺丝工价1个月也就1000左右,现在工价上升到5000-6000.这也是房地产带来的通胀影响。而且你对比中国的M2你会发现收入涨幅和M2涨幅是类似的非常接近。由此房地产本来是个中性行业,当你膨胀加速他时,他也加速刺激你,当你收缩萎靡时他也会加剧伤害你。比如地方债的存在,当土地能够卖掉的时候地方债并不是问题,以债养债付利息没问题,地方公务员薪水也相对较高。当土地卖不掉的时候,地方债就是个原子弹,天天顶在脑门上,地方税收和转移支付根本无法覆盖公务开支和公务员收入。如此,本届政府上台就缩减编制,清理体制外雇员,就是想相对减少开支。但是这也是杯水车薪,对于地方债每年的债务利息,一旦卖地断崖式降低,靠转移支付和地方税收是根本无法开展工作的,因为不仅有正常开支,还要偿付利息。这你可以说是房地产引起的,其实更合理的说法是,管理者没考虑到未来引起的。没有在高潮的时候克制负债,没有想到政府收入降低后造成的连锁反应。
关键词:
下一篇:最后一页
-
车检政策10月1日起有新变化 10年内客汽车每两年申领检验标志2022-09-16
-
佰能蓝天2022年中报 上半年度净利205.71万元 同比下降32.21%2022-08-17
-
北京丰台区所有封控管控区域已经全部解封2021-11-16
-
河北枣强封控区域15日全部解封2021-11-16



